举办文博交流展览 促进文旅资源共享

此次展览是玉龙县自2012年至今,为宣传丽江民族文化,宣传玉龙县文化遗产保护及文物研究成果,促进与外地文化交流与学习举办的第40次展览。

《丽江白沙壁画精品图片展》以高精度精品图片,展示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元素——白沙壁画的绚丽风采。带领红河州观众零距离感受丽江的文化遗产瑰宝,感受纳西族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领略古代丽江多民族、多文明、多信仰和合共生的独特历史画面,领略明清壁画艺术珍品一一白沙壁画的魅力。

《丽江白沙壁画精品图片展》

《红军长征过丽江图片展》
玉龙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不仅拥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美妙的自然生态景观,而且作为红二、六军团征途中重要转折点,红色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通过此次文博交流展览,进一步宣传了玉龙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人文积淀,加大了玉龙对外宣传力度,促进了玉龙、弥勒两地文化、旅游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同时对博物馆馆际间的学习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借此提高民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丽江白沙壁画精品图片》26幅,《红军长征过丽江轴画》卷轴37幅,展期将持续至8月10日。


讲解照片

弥勒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被誉为“滇中后花园”,是中国数学走向世界第一人熊庆来先生的乡愁故里,是山水涵养、温泉浸润的康养福地。全市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92万人,少数民族占45.3%。
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弥勒汉属牂牁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即有历史记载,因唐宋时期云南东爨三十七部之一的“弥勒部”迁居于此而得名。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设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设弥勒县,2013年3月撤县设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曾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波兰华沙第三届世界青年节、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等舞台成功展演,被列为最受欢迎的世界十大名曲之一。全国第一座院落式秋雨书院落成开馆,收藏和展出余秋雨先生文化珍品上百件。诞生了中国现代数学先驱熊庆来,他开拓了中国函数论,以“熊氏无穷数”理论闪耀世界数学史册。
区位优越,资源富集。接轨滇中、连接两广、出境入海、辐射东盟,是大滇西旅游环线、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和红河州“五区一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境内煤炭储量19亿吨,水资源总量7.9亿立方米,温泉资源年可开采量约600万立方米,菜、果、花、药种植面积66万亩,是全国闻名的云南红酒、红河香烟、竹园红糖“三红”原产地,也是“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山水融城,生态宜居。锦屏、陀峨、咸和三山环拱,甸溪河湿地清流浸润,湖泉生态园、髯翁森林公园和太平湖、东风韵、可邑、红河水乡4个特色小镇享誉全国,年均气温18.8℃,负氧离子平均浓度2500—3000个/立方厘米,空气优良率99%以上,城市建成区33.23平方公里,景观水域3000余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避暑旅游目的地”。经济繁荣,潜力十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建设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强市目标,以创建“健康城、绿美城、文明城、智慧城、幸福城、体育城、儿童友好城”,打造“庆来故里、福地弥勒”城市品牌为发展方向,着力做精城市、做优集镇、做美乡村、做强产业、做活开放、做好环境、做实保障,构建了3个百亿级、5个十亿级产业链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效益有机统一。县域经济发展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连续6年列入“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
弥勒市博物馆位于弥勒市红河水乡东南角,总占地24.83亩,总建筑面积约13240.2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719.77米,地下建筑面积6520.44米,展厅面积约2500平方米(含一楼主展厅、二楼临展厅)。其规模已超出国家县级博物馆建筑最小规模4000平方米的要求,已达到国家中型博物馆的规模。目前,全市有馆藏文物75件套,其中,三级文物11件;新征集文物50余件套;非遗400余件,总陈展数量约600件。主展厅分序厅、家园、乡情三大部分。家园(历史文化)的主要陈展内容为:远古生命、文明曙光、青铜时代、弥勒部落、市马古道、明清遗韵、红色记忆、志士先贤;乡情(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展的主要内容为:世居民族、各民族服饰、语言文化、艺术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习俗文化、手工艺文化。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