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儿孙忘昔日
金沙江上话长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课堂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

* 来源: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19-11-27 0:00:00 * 浏览: 361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今年年初以来,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紧紧围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中心任务,以开放的思维、宽广的视野、独特的角度,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截止目前,接待前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各级党组织386批次共24328人次,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课堂。

 

与时俱进完善设施 提升基地硬件水平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建设,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扶持和资金投入。自1977年在石鼓修建了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以来,先后修建了木瓜寨、木取独、格子、士可、巨甸五个分渡口标志碑,文物陈列室,“之”字游路,“金沙水暖”为主题的红军渡江铜像,扩大景区绿化面积、门楼彩绘、东厢房维修、扩建石鼓红军长征纪念馆、铁虹桥桥面维修等场馆改扩建、陈列更新、环境美化工程,形成以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金沙水暖青铜雕塑、抢渡金沙江实景展厅、石鼓历史风物展、红军亭、长征路及木瓜寨、木取独、格子、士可、巨甸五个渡口为主形成一条完整的展览路线路,使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基础没施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如今的纪念馆以其博大精深的立意、精炼准确的展览内容、精益求精的展品制作和精雕细琢的展示方式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广泛赞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倍加赞赏,先后获得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中央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探索创新教育载体

拓展基地教育功能

2019年,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把握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拓宽思路,开辟新的途径,不断增强影响力和感染力:积极开辟渠道、共享基地,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通过与毕节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红军在黔西北》专题轴画展等活动,深入和广泛利用纪念馆教育资源服务社会,増强辐射范围;开辟青少年教育主阵地,选准切入点,有的放矢开展服务,到玉龙县第四中学、玉龙县文笔学校等地开展“爱我中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宣讲报告进校园讲座活动,充分发挥了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开辟新渠道,拓宽教育领域新空间,推出以“穿红军服、扛红军枪,重走一段长征路、踏上铁索桥,聆听长征故事,观看红军抢渡金沙江实景展览,参观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瞻仰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吃一餐红军饭”为主要内容的“做一天红军,接受一次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展品,为广大党员学习革命历史、开展主题教育,为更广泛传播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载体。

 

 

 

 

 

 

 

优化措施优质服务

提升基地服务功能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始终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发展的大好机遇,主动适应新时代新需求,致力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观众为本,想方设法提高服务水准。以道德的引领,要求纪念馆工作人员要全面树立“人人代表纪念馆形象,人人为纪念馆争光”的思想观念,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讲解树形象,狠抓讲解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坚持每日上岗前形体、发声练习等,锻造提升讲解员的理论素养、讲解质量和业务水平;以服务立馆,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服务体系,始终坚持以观众为本,从接待到咨询,从参观到讲解,全程向观众提供热情、规范的服务,每月20号定为闭馆日,全年免费开放天数达350天以上。2019年1至10月,纪念馆共接待瞻仰、观光游客4万人次;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社区、社会团体开展党史党性教育活动670批次46451人次;开展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活动618批次26380人次;承接省、市、县组织部门及培训机构培训班12期84批次3846人次;配合市、县宣传部门积极做好全国各地新闻媒体踩点、拍摄、宣传工作376批次8642人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386批次近24328。

 

 

 

 

 

 

 

 

 

 

活动开展照片

 

讲解照片

 

 

 

文:中共玉龙县委宣传部张明仁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宣教部主任张学文

编辑:和子钰  奚溪  洪垒

初审:张学文

终审:杨志坚